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企业家江淮行动计划(2021-2025年)》已经省政府批复,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 年 6 月 11 日
“企业家江淮”行动计划(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建议,目标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根据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皖政[2021]16号)精神,在新阶段,推动深入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安徽创业项目,促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大二、三、四、五中全会精神中国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十届十二中全会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四优”创业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各类创业资源,支持大学生、科研人员、海归。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创业创新,
二、总体目标
2021年至2025年,开展创业培训35万人次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业创新孵化器300多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0亿元以上,发放电子商务券1亿元以上,新增注册企业户100万户。通过五年努力,全省创业环境更加美好,创业服务更加精准,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更加明显。
三、打造八大项目
探索建立教师年度报告制度。组织创业培训讲师企业创业基地创业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优化省级“筑梦”创业导师团队,鼓励各市组建由企业家、成功企业家、退休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创业培训讲师等组成的创业服务志愿者专家组,为创业者提供针对性的指导服务。在创业服务机构和高校确定一批省级创业指导大师工作室,并从就业基金中给予一定补贴。每年开展创业培训约7万人次。(责任单位:
推进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对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的,按规定给予奖励和补充。加强青年创业园绩效管理,每年建设4-6名青年创业园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留学回国人员等青年群体创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业态。示范企业,并对每个园区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按照市场逻辑,鼓励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或高校投资建设,孵化基地的管理和运营,并对孵化基地进行补贴。每年新增省级以上创业创新孵化器60多个。(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厅农业农村部、省退伍军人厅、省团委等)
优化省级下岗再就业保障基金功能,支持各地推广网上经营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3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符合条件的个人可申请最高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新发放10万元以下个人创业担保贷款,以及国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或信用社区(村)推荐的创业项目、企业家、创业项目、获得市级以上荣誉的创业企业与各区、信用小微企业、商户、农民、经金融机构评估认可,经营稳定、守信的二次创业者,免除反担保要求。全年为个人和小微企业提供担保贷款5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合肥市中心支行、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学厅农业农村和科技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安徽省银保监局、安徽证监局、
现代青年农民实验班培养农村青年创业创新能力。鼓励创建一批返乡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大对皖北青年创业的支持力度,深入推进皖北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工作。加强青年创业模范评选,开展“安徽青年创业奖”评选表彰,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带头人”评选活动。每年大约有 20,000 名大学毕业生和其他年轻人自己创业。(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支持创业投资企业和管理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按规定落实建站补贴、生活补助、科研经费等政策措施。与规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安徽设立公司或与省内企业联合设立公司,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科技团队,选择最好是股权投资或债权投资,分别给予1000万元、600万元、300万元。对新建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给予200万元补贴,对3年内达到一定标准的海归创业者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每年服务约1000名高端人才创业。(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等)
初创企业返乡自建或租赁厂房,县(市、区)政府给予一定的厂房补贴。结合巩固扩大脱贫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自主创业贫困人口中,新一批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商业示范园区,每个园区给予120万元的补贴。根据新归口的创业企业,吸纳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并缴纳社会保险的人数,就业补助资金按1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补助,每人000元,最高不超过2万元。每年评选一批省、市、县(市、区)级优秀创业项目和“归国创业之星”,省级优秀创业项目和“家乡创业之星”分别奖励10万元和5万元。将从就业补贴资金中拨付。吸引城市各行各业人才到农村创业创新,符合条件的回国创业者 可作为村级后备力量,按程序培养、推荐劳动模范人选,或给予一定的政治荣誉。每年支持2万多名农民工和其他海归人员创业。
风险投资和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支持退伍军人创业,鼓励社会资本设立退伍军人创业基金,拓宽多元化资金支持渠道。根据工作量、专业性和有效性等,建立一批退伍军人创业孵化基地,给予一定补贴。个体工商户从事个体经营和企业招收个体工商户的退役军人,可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和完善信息采集、数据核查、台账管理等制度和机制,实时掌握退役军人基本信息和就业创业情况,为退役军人自主创业提供精准服务。每年,大约有1000名退伍军人得到支持创业。(责任单位:省退伍军人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税务厅等,各市人民政府)
鼓励各地建设一批符合地方特色的知名美食连锁店,给予全省促进就业的财政补贴。扶持一批安徽厨电 在创业街区,根据入驻实体数量、孵化效果和就业促进效果,从就业基金中给予一定的补贴。完善一批创业扶持政策,对返乡开办农家乐等小微餐厅的创业者,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社保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保险补贴。结合“2 n”就业招聘活动,组织个性化、小型化的专题招聘会,搭建安徽厨卫企业就业对接平台。每年支持10000多名安徽人厨师创业。(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市政府)
四、升级两个平台
加强云平台绩效管理,促进云平台安全、规范、高效运行。探索建立区域性公共创业服务联盟,率先在云平台上搭建线上联盟平台,加强创业服务资源对接共享,培育和构建区域综合创业生态系统。(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厅、等等。)云平台规范高效运行。探索建立区域性公共创业服务联盟,率先在云平台上搭建线上联盟平台,加强创业服务资源对接共享,培育和构建区域综合创业生态系统。(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厅、等等。)云平台规范高效运行。探索建立区域性公共创业服务联盟,率先在云平台上搭建线上联盟平台,加强创业服务资源对接共享,培育和构建区域综合创业生态系统。(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厅、等等。)探索建立区域性公共创业服务联盟,率先在云平台上搭建线上联盟平台,加强创业服务资源对接共享,培育和构建区域综合创业生态系统。(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厅、等等。)探索建立区域性公共创业服务联盟,率先在云平台上搭建线上联盟平台,加强创业服务资源对接共享,培育和构建区域综合创业生态系统。(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厅、等等。)培育和构建区域综合创业生态系统。(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厅、等等。)培育和构建区域综合创业生态系统。(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厅、等等。)
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及省工业设计大赛、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农村创新创业大赛、省退伍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创青春”等一系列创业大赛开展青年创业大赛等系列创业大赛,提升大赛水平。组织开展行业沙龙和项目对接会、展览展示、创业培训、融资对接会等赛事配套活动,支持创业服务机构提供导师、培训、融资等深度专业服务,推动参建项目成果转化。通过大赛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创新项目,并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支持。(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团委等)通过大赛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创新项目,并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支持。(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团委等)通过大赛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创新项目,并按规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支持。(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团委等)
五、加强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把“企业家江淮”行动计划作为就业优先政策的重要内容,纳入市、县(市)就业绩效考核体系各市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认真研究规划、落实政策。协调机制,加强协调安徽创业项目,推动落实创业政策措施。(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有关单位、市政府)
灵活就业渠道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新型就业形式的发展。统筹安排各类创业引导扶持资金,增加政府创业扶持资金。开展创业城市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省人民政府每个城市)统筹安排各类创业引导扶持资金,增加政府创业扶持资金。开展创业城市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省人民政府每个城市)统筹安排各类创业引导扶持资金,增加政府创业扶持资金。开展创业城市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省人民政府每个城市)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四进一促”稳就业专项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和平台宣传解读“企业家江淮”政策措施行动计划,提高创业政策措施意识。敢为人先、容忍失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创业促进就业。(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市政府)
原创文章,作者:anlee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uzhuan.com.cn/24527.html